如何區別酶底物法與傳統的檢測方法?
目前,實驗室檢測水質中大腸菌群的方法主要有:多管發酵法、濾膜法和酶底物法。其中,酶底物法檢測水質大腸菌群是新國標方法,這三種方法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?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。
一、濾膜法
將一定量的水體樣本注入0.45μm的濾膜過濾,經過抽濾,水中的細菌則被留在濾膜上,將濾膜貼于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上培養24h,溫度為恒溫37℃,這使得菌群因發酵乳糖而使得濾膜,出現紫紅色,通過計算濾膜上的菌落進而計算出單位樣本中的大腸菌的數量。
二、多管發酵法
將水樣接種于乳糖蛋白胨培養基的發酵管中,在37±0.5℃下培養24±2 h進行初發酵試驗,大腸菌群生長繁殖產酸產氣,產酸使乳糖蛋白胨培養液中的p H降低,發酵管由紫色變黃色;產氣使發酵管中導管產生小氣泡,產酸或產氣則為陽性,否則為陰性。
多管發酵法
將顯陽性的發酵管接種至EC培養液,在44.5±0.5℃下培養24±2 h進行復發酵,造成不利于自然環境中的大腸桿菌生長的條件,而糞大腸菌群將會在44.5℃下繼續存活生長繁殖,由此通過復發酵管中產氣情況判定陽性。
通過復發酵后顯陽性的發酵管數,查詢MPN表,通過統計學方法計算出糞大腸菌群濃度。
三、酶底物法
將已加入培養基的水樣混勻與97孔定量盤,置于44.5±0.5℃培養24h,糞大腸菌能在該溫度產生β-半乳糖苷酶(β-D-galactosidase),分解選擇性培養基中的鄰硝基苯-β-D-吡喃半乳糖(ONPG)生成黃色的鄰硝基苯酚,通過定量盤大小孔顯黃色數查詢酶底物法的MPN表,計算出糞大腸菌群的濃度。
通過以上三種檢測方法,我們可以總結出:
多管發酵法、濾膜法以及酶底物法比較統計
方法
項目 |
多管發酵法 |
濾膜法 |
酶底物法 |
檢測時間 |
3-5天 |
2-3天 |
1天 |
假陽性 |
— |
23-26% |
1% |
檢測范圍 |
2-1600MPN/100ml |
— |
1-2419.6MPN/100ml |
環境要求 |
潔凈實驗室 |
潔凈實驗室 |
無特殊要求 |
實驗人員要求 |
有專業基礎、操作熟練 |
有專業基礎、操作熟練 |
簡單培訓即可 |
定量標準 |
MPN表 |
直接計數 |
MPN表 |
定量方法 |
15管 |
菌落計數 |
51或97孔 |
其實不難看出,酶底物法相較于其他兩種方法改變了傳統檢測方法的操作復雜、繁瑣、耗時長,而且對實驗環境要求和人員都要求高等缺點,符合國標。并且在2018年,酶底物法的國標方法(HJ 1001-2018)發布,成為現今實驗室檢測水質大腸菌群的常用方法,并且該方法在國外早已被作為標準的認證方法,其相較于傳統的水質大腸菌群檢測方法有著很多優勢:
1、無需在無菌室內操作。
2、手工操作時間小于1分鐘。
3、無需培養基制備和大量玻璃器皿滅菌。
4、24小時即可完成定性定量分析,無需試驗驗證。
這樣不僅為實驗室人員帶來了方便,而且大大提高了實驗工作效率。
以上就是多管發酵法、濾膜法與酶底物法檢測水質大腸菌群的區別,可以看出三種方法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,其中酶底物法相比較其它兩種方法節省了一天以上的時間,操作過程也簡便許多,目前已成為實驗室檢測水質大腸菌群的主要方法。
沒安裝暢言模塊